又到菊香蟹肥時,陽澄湖周邊車水馬龍,據統計,最高一天吃蟹大軍的車量達3萬有餘。據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楊維龍介紹,一隻大閘蟹撬動了周邊旅游、餐飲、休镕度假等相關產業鏈,實現年效益近150億元。 三分養蟹七分保護 陽澄湖是個聚寶盆,為周邊人民創造了巨大的財富。但是隨著圍網養殖的無限擴張,上世紀末陽澄湖出現了天羅地網的現象,全湖圍網養殖面積達到了14.27萬畝,水質急劇下降。為了保護18萬畝的陽澄湖水質資源,蘇州市政府斥資10億,并對圍網面積進行大規模削減。至今,陽澄湖圍網養殖面積為3.2萬畝,另有6萬畝左右半封閉增殖放養區和8萬畝敞開性人工放流區,經幾年水面「休養」,水質得到全面提升,真正做到了「叁分養蟹,七分保護」。 蟹業協會作用凸顯 2002年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誕生以來作用凸顯,陽澄湖大閘蟹實現了統一行業管理。通過憑卡交售、物流中轉、佩戴防偽標記和品牌推介等措施,進一步規范營銷行為,并將品牌保護工作和創建消費放心城市工作結合起來,有效地提升了陽澄湖大閘蟹的品牌形象。楊維龍告訴記者,協會未來的目標就是要做到「四個提高」,即提高生態環境、提高產品品質、提高技術水平、提高養蟹收益,要讓養殖戶養大蟹、養好蟹、賺大錢。 產業延伸有待做強 目前,協會正著眼於培養有實力和戰略眼光的商家及蟹農,鼓勵他們到香港、北京、上海等地開直營店,不但能減少中間渠道,讓蟹農獲得更多收益,也能讓消費者吃上更正宗、更鮮美的陽澄湖大閘蟹。同時,對於2兩以下的螃蟹進行深加工,制成蟹肉、蟹黃、蟹粉等罐裝食品銷售、出口,對蟹資源進行充分利用。此外,協會還設想擴大養殖核心區(陽澄湖)及輻射區(陽澄湖周邊3-5公里水域),力爭把陽澄湖大閘蟹這個產業做大、做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