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澄湖大閘蟹養殖以進入8月份,可以說真正到了最關鍵的時期,在8月中下旬河蟹要進行最后一次蛻殼——生殖蛻殼,由黃蟹變成綠蟹,進入成熟生長期, 8月份要歷經幾個節氣交換的過程中,大暑、立秋、處暑期三個節氣,天氣的變化較為頻繁,有炎熱、悶熱的高溫天氣,也有涼爽的低溫天氣,氣候的突變必然會引起養殖環境較大的變化,甚至會產生惡劣的影響,因此,在這個時期,我們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,確保大閘蟹養殖最后階段的順利進行。 一、餌料投喂:8月份,這個階段正值高溫時期,當水溫超過30℃時,大閘蟹食欲減退,同時如果蟹體內脂肪積累過高也不利于河蟹的蛻殼,動、植物餌料的投喂比例應作適當調整,植物性餌料的比例比前期相應增加,小魚等動物性餌料一般要求每畝控制在3—4斤。在大閘蟹蛻殼后,預計河蟹等存塘量在100斤/畝以上,這個階段,隨著上市的臨近及河蟹成熟的生長需求,大閘蟹體內需逐步積累蛋白質、脂肪、氨基酸等營養成份,大閘蟹的攝食量應增加,動物性餌料的投喂比例要提高,其中小魚等動物性餌料應達6斤/畝以上。 二、水質調節:在季節交換階段,為了適當降低水體的溫度,池塘內應保持最高水位,蟹池內的水草覆蓋率應達60%以上,池塘要1—2天加水一次,補充池塘損耗的水份。加水選擇在凌晨或上午進行,不宜在傍晚加水。潑灑生石灰調節水質時要慎重,最好選擇在雨過天晴后進行,生石灰用量控制在每米水深每畝5—10斤。在外源水質不好的地方,應勤用微生態制劑調節池塘內的水質。 三、病害防治:8月份是大閘蟹病害發生的高峰時期,原因較為復雜,其中很大一部分與大閘蟹生存環境的突變,惡化有直接的關系,水溫過高、溫差過大等都對養殖環境產生很大的變化,這樣會嚴重影響河蟹的生長和極易引發大閘蟹疾病的暴發。大閘蟹的生殖蛻殼一般在8月中下旬這個時期,受到高溫季節的影響,這時的蟹體抵抗力較差,在這次蛻殼過程中極易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。因此,我們采取相應的措施,嚴加防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