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最新消息:《勞動報》報道,距離大閘蟹的批量上市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,記者前往陽澄湖大閘蟹的核心產地―――3.2萬畝的圍網養殖區探訪。養殖戶告訴記者,今年將迎來大閘蟹的“大年”。目前,蟹商報價比去年略漲,但也有專家認為,供應量的增長或許會抑制大閘蟹的價格。 一.螃蟹的美餐:玉米加小魚 說到大閘蟹,人們首先想到的,就是陽澄湖。 沿滬寧高速一路行駛,不到一個小時,下巴城出口,不久就來到了陽澄湖畔。棄車登船。船從一條小河中駛出,經過一道水門,豁然開朗。寬闊的湖面盡收眼底。 快艇行駛了幾分鐘之后,速度慢了下來。前面,一方圍網將偌大的一片水域包圍了起來。從小小的水門進去,可以清楚地看到,水域的中央,停泊著兩艘水泥船,一大一小。大水泥船上搭建著一個房間,顯然是養殖戶日常起居之所。小水泥船上則擺放著不少東西。靠近一看,最惹人注意的是兩大盆金黃色的玉米。 這片水域的主人是吳雪林夫婦。成天在湖面勞作,兩人的皮膚被曬得黝黑,但顯得精干,干起活來動作利索。“對,這就是每天喂給大閘蟹的食物。”吳雪林指著那兩大盆金黃色的玉米笑著回答記者的疑問。他跑到船尾,用手一提,一網袋小魚露出了水面。放入水中后,又提起一個網袋。記者看到,網袋中的魚大得多。“這些也是喂給大閘蟹的吃的。小魚是自己抓的,大的魚則是從市場上買來的。”吳雪林說。 在現場,記者有幸看到了大閘蟹的喂食場景。夫婦倆劃著一條木船,在水域中繞行。一人在船尾搖櫓,一人在船頭喂食。小魚被剪成兩段后扔進了水中。而喂玉米時,則用一個小飯盆舀上一盆,向外揚手撒去,劃過一條弧線之后,玉米如同雨點一樣,掉落在水中。 二.“今年的蟹比去年大” 吳雪林告訴記者,他承包的這片水域是40畝,這里一共養了2萬只左右的大閘蟹。他說,養殖大閘蟹,蟹苗投放時間因人而異。有人喜歡早一點,有人喜歡晚一點。 他自己是在3月下旬開始投放蟹苗。從那時開始,夫婦倆便基本上生活在船上了,一直要持續到今年的大閘蟹捕撈完畢。 養了將近20年大閘蟹的吳雪林,說起今年的長勢,臉上洋溢著笑容。“今年的蟹比較大,比過去一兩年都大。”他說,到目前為止,它養殖的大閘蟹已經脫過三次殼了,每只已經長到二兩左右。而過去幾年,都沒有這么大。 吳雪林是錦海陽澄湖特種養殖基地旗下的養殖戶。錦海陽澄湖特種養殖基地的負責人顧根林告訴記者,吳雪林所說的情況并非個案。基地旗下的養殖戶的大閘蟹的生長態勢都非常喜人,個頭比去年大已成定局。 “今年的蟹苗投放、養殖規模都和去年持平,不過湖蟹個頭會增大。”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楊維龍說。他說,最新的一次監測數字顯示,目前大閘蟹平均體重已達1.7-1.8兩,而去年同期只有1.3-1.5兩。 三.長勢喜人“天時”是主因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氣候適宜是今年大閘蟹生長態勢比往年好的主要原因。 “天氣好,老天幫忙。”這是養殖戶吳雪林的感受。 農業部漁業科技入戶首席專家、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顧問、上海海洋大學王武教授說,今年2-5月蘇州地區干旱少雨,陽澄湖水深只有1.5米左右,有利于陽光直射湖底,促進水草生長,為螃蟹提供了豐富的餌料。6月起,蘇州地區又連續降雨,陽澄湖水深恢復到1.8米左右,水溫不燙,也有利于夏季螃蟹的生長。 楊維龍則以“天時、地利、人和”概括之。他解釋說,天時:2至5月陽澄湖水位下降了30厘米,水草長勢好。水草長得好,一方面凈化了水質,另一方面也給大閘蟹提供了豐富的餌料。而現在水位有所上升,非常有利于螃蟹的生長;地利:生態環境改善,魚、蝦、貝類以及螺螄等生長良好,螃蟹的食物比較豐富,營養供給比較好;人和:這幾年來,通過不斷的引導、灌輸,蟹農的養殖技術不斷提高,“窮養”、“懶養”、“瞎養”的現象基本不復存在。與此同時蟹農也舍得投入、敢于投入。由于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,今年的大閘蟹生長態勢呈現出普遍的良好態勢。 四.開捕時間定在9月20日 記者在陽澄湖采訪的當天,錦海陽澄湖特種養殖基地的負責人顧根林收到了一條短信。短信說,“各會員:根據市農委、陽澄湖漁政站、市陽澄湖蟹協常務理事會議研究決定,2011年陽澄湖大閘蟹開捕時間定在9月20日。特此通知。” 今年的中秋節是9月12日。在往年,對大閘蟹的商家而言,這是一個必爭的節日。但9月20日開捕的決定,意味著陽澄湖大閘蟹趕不上今年的中秋宴了。 “今年中秋節比去年早。而螃蟹在那個時候還沒有完全成熟。”楊維龍說,捕撈要以保證螃蟹質量為前提。他說,這個決定是協會的常務理事會議決定的。當時會議上確實也是一種意見,提出要在中秋節開捕,爭取搶占中秋的節日市場。但最終大家討論研究后決定,從保質量、保品牌出發,從長遠發展出發,決定推遲至9月20日捕撈。 不過,急于嘗鮮的市民也不必失望。雖然陽澄湖大閘蟹的批量捕撈和上市要在9月20日之后。但不排除一部分蟹農和商家會根據市場走勢,選擇一些較早成熟的大閘蟹在中秋節上市。 太湖蟹:預計畝產同比增長50% 事實上,由于氣候適宜,不僅僅是陽澄湖大閘蟹長勢好于去年,國內不少大閘蟹產地也同樣在收獲豐收的喜悅。 太湖蟹預計畝產60公斤 “今年太湖蟹比去年好。總體來說,就是規格大,質量好,產量高。”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副會長孫興良對記者說。他表示,今年的天氣適宜螃蟹生長。而螃蟹長勢不錯,也激發了蟹農的積極性,舍得投入,用心管理。“這是一個良性循環。螃蟹長得好,蟹農也就有信心,投入和管理跟得上,螃蟹也就容易長得更好。” 據孫興良介紹,太湖蟹養殖面積在4萬畝左右。從現有的長勢來看,今年太湖大閘蟹的規格明顯會比去年大,平均下來,每只將會達到三兩七八左右的水準。“我個人預計,今年每畝產量會在60公斤左右。而去年畝產只有40公斤,同比增長50%。” “全國產量會超過去年” “蟹多少,看水草;蟹大小,看水草。”農業部漁業科技入戶首席專家、上海海洋大學王武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雖然今年春季干旱少雨,影響了許多農產品的生長,但這對大閘蟹的生長反倒是一個利好。因為水淺,陽光照射充分,水草生長好,既凈化了水質,又提供了豐富的食物。“養螃蟹就怕水大,水淹了,水草長不好,螃蟹就養不好。” 清水養出好螃蟹。王武教授表示,這些年來各地養殖大閘蟹水域水質的改善,也為今年大閘蟹良好長勢提供了最為基本的基礎。 今年前些時候,王武教授考察了長江流域的大閘蟹的生產基地。考察的結果讓王武教授頗為樂觀:“今年的形勢肯定好過去年。”,雖然發生了干旱,但因為大閘蟹生產基地都是中小水體,因此影響并沒有想象的那樣大。從全國范圍看,他認為,今年全國大閘蟹產量將超過去年。 蟹商報價上漲專家觀點不一 對消費者而言,最關心的莫過于今年的蟹價是漲,是跌? 盡管離捕撈時間還有一個多月,但蟹商們已經忙不迭開始了預訂和推廣,特別是作為風向標的陽澄湖大閘蟹。記者看到一份報價單上,今年預訂的價格從298元至1680不等,其中,3只4.8兩的雄蟹、3只3.5兩雌蟹,加上生姜、醋、蟹二件等配料的報價為1188元,報價均比往年有所上漲。而在樂觀情緒的影響下,有商家甚至樂觀地預計,今年陽澄湖大閘蟹價格上漲幅度將達到20%以上。 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對于今年蟹市的整體走勢,業內的看法并不一致。樂觀者有之,但也不乏冷靜謹慎者。 對于目前商家傳出的一些報價,上海市水產協會秘書長范守霖認為,這只是商家在試探市場,整個蟹市從上市到落市,大致要熱鬧4、5個月。因此現在放言今年大閘蟹漲價多少顯然言之過早。而且單以陽澄湖大閘蟹的價格走勢來判斷上海乃至全國的蟹價,失之簡單。 “上海一年螃蟹的消費量是5萬噸,而陽澄湖大閘蟹在上海市場的銷售只有300噸,其所占的比例遠低于1%。”范守霖說,這樣的一個數字,就足以說明陽澄湖大閘蟹并不能代表上海市場的蟹價走勢。上海市場的大閘蟹來源很多,除了來自江蘇的,還有安徽、江西等多個產區。但范守霖預測今年蟹價會有所上漲,“因為水產品今年以來整體都在上漲。”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武也認為今年大閘蟹價格會上漲。一方面是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,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在漲價。另一方面今年以來養殖成本上升明顯。這一點,記者采訪中得到了印證。陽澄湖養殖戶吳雪林告訴記者,原先105至120元一袋的玉米,現在已經漲到160元;而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副會長孫興良告訴記者,在太湖蟹區,原先60元一天就能雇到一個工人,現在100元一天也找不到人。 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副會長孫興良對今年的蟹價走勢并不樂觀。“今年全國的大閘蟹產量將增長很多,螃蟹大年已成定局。”而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。供應量上去了,價格就會受到抑制。他認為,當11月份各地大閘蟹批量上市的時候,價格就會明朗。“我只想提醒一下同行,別太樂觀。”
|